2023年04月04日 5073人 浏览
张叔平,人称“阿叔”。在香港电影界早已是殿堂级美术指导,林青霞说“我的美丽是他的作品”.
不久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以说火爆了电视银屏,不仅是男女主人公,连周遭的小仙肉小仙女也迷倒了身边的一众痴男怨女。除了剧情跌宕,颜值舔屏,吸睛的还有仙气飘飘的各种精美服饰。
你可能不知道,打造如此美轮美奂服装的,正是为《一代宗师》、《2046》、《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等经典电影担当美术指导的殿堂级美学巨匠——张叔平。“创意造物人”第二期关注——从林青霞到杨幂,张叔平如何用服装造型打造了一个个银幕美态?
张叔平,人称“阿叔”。
阿叔在香港电影界早已是殿堂级美术指导,但似乎并不被大众熟知。不过提到他参与设计指导的电影、设计的服装、造型的人物——《2046》、《东邪西毒》、《一代宗师》、《花样年华》、《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人们就会意识到,他是和王家卫、徐克、林青霞、刘嘉玲等声名显赫的导演演员串联在一起总会给人审美惊喜的大师级人物。
《三生三世》播出后,很多网友感慨,阿叔确实没让人失望。
这部神幻电视剧讲述了四海八荒内神族、狐族、翼族等神仙鬼怪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剧情跌宕起伏,男女主人公是杨幂饰演的白浅、赵又廷饰演的夜华。
作为一部神幻剧,演员造型服饰都需要仙气十足。整部剧130个角色,张叔平一共制作了1400套衣服,为了真切表现“神仙态”的视觉效果,让衣服丝薄如翼,许多布料要从国外采购,并且大部分都要一针一线缝制出来。光是司音的一件盔甲,就花费了约10000个小时。据说,张叔平曾把自己关在“小黑屋”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设计制作。
除了设计、材质,剧中服装的穿搭也很是讲究,一套衣服里外多达6层,每一层的穿法都不一样。
于是才有了《三生三世》里细腻灵动的各种造型:
蹭着IP大热,最近剧组开始义卖男女主角的剧服,尽管很多人傻眼直问“买了要干嘛?”,杨幂的一件白色薄纱仙服还是以8501元成功卖出。
就是这件 ⬆️
古装造型,确实为张叔平所擅长。1992年张叔平做《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服装设计,将亦男亦女、亦正亦邪的林青霞东方不败一角装扮得丝丝入扣,美貌和气质发挥到了极致。而此前张叔平为为林青霞做的《新蜀山剑侠》造型,已让她赢得“中国第一美女”之美誉,之后阿叔几乎成了林青霞的御用造型师。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如果说我是个美丽的女子,不如说我的美丽是他的作品。”林青霞这样评价好友张叔平,“他重新改造了我”。
《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
林青霞曾回忆,有一次阿叔要求她不戴胸罩上镜,这让她完全不能接受,最后阿叔拗不过她,用拍立得照相机,拍了两张戴之前和戴之后的照片给她看,要她自己挑。她才意识到,自己穿的是大红丝质洋装,料子轻轻的搭在身上,戴上胸罩,看起来是比较生硬。“我不得不折服于他的审美观”。
美学巨匠张叔平:林青霞说“我的美丽是他的作品”
《青蛇》
除了林青霞的大部分电影,《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等等,张叔平还打造了《青蛇》中妖娆多姿、仙衣飘飘的王祖贤和张曼玉,《封神传奇》中妖艳狐媚的范冰冰等一系列经典古装人物服装造型。在《封神传奇》中,他还创新性地尝试了“用3D打印的方式”制作演员服饰。
比起古装服装造型,展现女性风韵的旗袍,似乎更是张叔平的钟爱之作。
《花样年华》
2000年上映《花样年华》,片中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穿着绝不重复的一套套旗袍,在烟圈氤氲的气氛中和周慕云深情款款、欲说还休。此剧的美术设计和服装设计都是张叔平亲自操刀。
美学巨匠张叔平:林青霞说“我的美丽是他的作品”
《花样年华》
剧中张曼玉前前后后一共有26套手工制成的旗袍出镜,60年代女子风情万种的丝丝神韵,在一件件别致精巧的旗袍烘托下展现出来。
《金陵十三钗》
《爱神》里巩俐扮演的上海舞女、《金陵十三钗》里秦淮河的姑娘们同样穿着由阿叔设计的旗袍,大胆前卫。《色戒》中汤唯的旗袍,也是出自阿叔之手。有人计算过,汤唯在《色戒》里前前后后换了 27 件旗袍,已打破当年《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换了 23 件旗袍的纪录,并且每套旗袍与女主角身份、处境相得益彰。
《色戒》
一些采访资料中提到,细小如戒指、耳环、以及旗袍上的图案花纹,张叔平都会根据历史参考资料进行设计,用服装造型丰富人物刻画。在制作旗袍时,阿叔通常会和旗袍师傅沟通风格,做好基础款式,然后亲自将各种珠片等细节进行修正,而且很多都是手工缝制。
《爱神手》
张叔平的服装设计,总能从细节处品出韵味和时代气息。
比如,斩获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的《一代宗师》,光服装团队就有18名裁缝师,剧情展现的是民国时期的旗袍,所以选用了立领配以一字扣,颜色简洁素雅,和《花样年华》中的花团锦簇风格迥异。
《一代宗师》
“以前的上海人爱面子,不管家境多不好,出去见人总要打扮得风风光光。苏丽珍应该是这样子,化好妆,梳好头,穿好衣,完全是一个打扮俗艳的女人。”张叔平在谈到为什么《花样年华》旗袍鲜艳靓丽时说,“考虑到电影的意念,人物的外表夸张虚饰,心里实有许多的弱点和冲突,这些旗袍更加要做得花哩花碌。”
80年代初,张叔平就开始了他电影艺术指导的生涯,粗略统计,近四十年来,他已经指导了约130部影片或电视剧,或艺术指导或服装设计或美术设计或剪辑。其中,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戛纳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奖项34次,提名60次。
《东邪西毒》
说到奖项,不能不提他和王家卫、杜可风组成的“铁三角”。他曾任王家卫绝大多数电影的美术指导,并从《东邪西毒》开始就为王家卫电影担任剪接。
张叔平曾说,自己和张叔平是“一见如故”,1981年,在谭家明的介绍下认识,当时王家卫还不是导演。据说初相识的两人曾经一周7天里有5天聊了通宵,话题也不光是电影云云,反而经常从“你这件衫好靓”开始聊起。而张叔平和王家卫的第一次合作,也是参与谭家明导演的《最后胜利》编剧工作。
两人的默契,与相近的原生文化也有关系。王家卫出生于上海,而张叔平的父亲是无锡人,母亲是苏州人,两人自上海来港。以至于张叔平说和王家卫合作很容易沟通,有些东西,譬如打牌的方法,或者煮汤丸、弄某些特别的酒菜,只要他提出,他马上明白用处。
“王家卫给我很多自由,他很尊重人,他相信你的品味”,张叔平在回应为什么和王家卫及杜可风合作得如此好时说,“因为他们都懂得选择最好的,我也尊重他们的决定。那么多年,我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如果王家卫的一场戏需要三件衣服,张叔平可能会准备七件。
作为美术指导,张叔平一直践行着一种考究的“随性”,这二者在他手里毫不违和。
张叔平说,”我总是变来变去的,我都是为了好玩儿,最怕别人很认真地要我事先规划做这个做那个,我不要一个框框,我也没办法事先告诉他结果是什么样子,因为我总是到最后一天才知道自己到底会怎么做。如果提前做好,第二天我也许又想尝试另一种做法”。
正是因为自己的“随性”,张叔平说自己一般不和不熟的导演合作,“他们无法理解你的工作习惯,很麻烦。除了王家卫,别人都以为我是疯子”。
但是呢,所谓“随性”,是张叔平讲的时时都可能蹦出新点子推翻之前的想法;所谓“讲究”,是个“匠人”的缜密心思和深耕精作,就是这样的“随性”+“匠人”,才有了我们荧幕上所见的一个个漂亮皮囊啊!